識多D,醒多D!

適量接觸陽光,有助身體製造維生素D,令骨骼更強壯,對老友記來說,還可以減少骨折的機會。但需注意過量陽光中的紫外線會曬傷皮膚及導致皮膚老化,催生皺紋,同時亦會增加患上皮膚癌和白內障的風險。
紫外線種類及影響
原來紫外線有三種:UVA,UVB和UVC,皆非人眼可見。地球大氣層中的臭氧會吸收所有的UVC(波長最短,最危險的紫外線)和大部分的 UVB,但不會吸收UVA。因此到達地面的紫外線大部分是UVA和小部分UVB。雖然UVB只佔到達地面的紫外線的2%,但UVB對人體傷害卻比UVA大很多。
世界衞生組織估計約有八成皮膚癌是由於過度曝曬所引致。研究顯示UVA會導致皮膚老化、催生皺紋和使皮膚曬黑,亦有可能導致皮膚癌。而吸收過量UVB除了會曬傷皮膚外,更是引致皮膚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紫外線是隱形殺手,不會令皮膚有熱的感覺,但會引致曬傷。在陽光下我們感覺到的熱力是來自太陽的紅外線而非紫外線。因此,即使你感覺不到陽光的熱力,仍有機會曬傷。
紫外線指數
紫外線指數(UV Index)是量度太陽紫外線對人類皮膚可能造成傷害的尺度。紫外線指數越高,令皮膚及眼睛受傷的機會越高,造成傷害所需的時間也越短。在香港的夏季,紫外線指數通常在陽光充沛的日子可上升至超過10。
世界衞生組織界定的紫外線指數及其對應的曝曬級數
紫外線指數 曝曬級數
0-2 低
3-5 中 6-7 高
8-10 甚高
=>11 極高
紫外線監測
香港天文台自1999年開始測量及發佈紫外線指數,並於2006年開始預測翌日的最高紫外線指數。

天氣預報中發布的紫外線指數是基于晴朗的天空,並沒有考慮雲,雨,污染或反射鏡。指數是通過對計算機模擬給出的臭氧水平數字估算一天中的預計最大UV Index值而得知。通常早、晚太陽角度較低時指數值會較低,所以估出的一天最大值一般會是大概中午時分的指數值。
當量度或預測的紫外線指數是11或以上時,天文台會提醒市民避免長時間在戶外曝曬。
紫外線防護
使用太陽油是有效減低紫外線害處的方法之一。選購時產品所示的防曬系數SPF是用來量度防護紫外線B的能力。簡單地說,它與要多久才在太陽光下被紫外線B曬傷有關。舉例來說,使用SPF15太陽油,表示沒有用太陽油情況下如果10分鐘會出現明顯曬傷,則會延長至150分鐘才出現。
SPF亦適用於其他防曬措施。一般來說,闊邊帽的SPF約為3至6,而普通夏天衣服為6至7。可見它們的防曬效能比塗太陽油為低。
有關對紫外線A 的防護,現時仍未有統一指標,在亞洲區比較普遍是以PA(Protection Grade of UVA)值來表示。此指標分為三級:PA+、PA++ 和 PA+++,加號愈多代表防曬效能愈高。所以購買太陽油應同時注意SPF及PA值。
一般謬誤
坊間一般對紫外線有些理解上的謬誤,下面幾點香港天文台和世界健康組織的參考資料請大家注意了:

Comments